【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从飞机失事中和孩子谈论“生与死”

专题: 读书 简友广场 想法
作者:喵小琦大圣妈妈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3-21 17:37:12  阅读:107   网上投稿

据中国民航局消息: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广西梧州上空失联。目前,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民航局已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

1

看到这条新闻播报时。大圣就坐在我旁边。

我当时点开了坠毁引发山火,查找飞机碎片,飞机场等候区遇难家属嚎啕大哭等视频时,大圣歪着头也在看,一直在我身边,默不作声。

过了许久,抬起头来问我:“妈妈,他们会死吗?”

我当时引用了绘本中的一段话回答他。

“大圣,你还记得前两天我们看的一本书《我想长大》么?里面的那个奶奶说。人死了会飞到天上去,要把星星和月亮挂在天上,好叫我们不怕黑。飞机上的人他们也去天上,提前挂星星和月亮了……”

2

清明节将至,相信很多父母也会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去扫墓,祭拜祖先。孩子可能也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话题。

孩子的想法是单纯的,记得看过一个短视频。一个小朋友在说生日愿望,说希望奶奶长生不老,爸爸不死,妈妈永远活着等,这其实都是孩子真情实感的表达。家长可以大方进行回应。

3

那如何正确的与孩子聊“死亡”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

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我们可以告诉他,逝去的人到天上去了,变成了一颗星星,在天上守望着地上的人。或者可以回答孩子:“这个人坏了,没法恢复了”,就像再也修不好的玩具一样。

5-9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和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尤其是自己身上的事情。

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童话式的解释显然不能使他满足,他们已经开始不再把死亡看成是一种外在力量,而看成是一种生命固有的必然现象。

因此,在跟孩子聊“死亡”这个话题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4

其实很多人都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死亡”以及与死亡相关的人、事物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晦气的,不干净的,甚至数字“4”由于谐音和“死”一样,也不被人们待见。

记得我小时候,过年过节说了个“死”的字眼,爷爷就会说我,“死”是不吉利的话,不能随便说出来。

门牌号、楼层、车牌号等等如果有数字“4”都会自动的跳过它,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改变。仿佛,不碰触死亡,或者与死亡有关的事情,就会远离死亡,甚至不用死亡一般。

我们一边会口口声声说“死”是不好的、不吉利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一边把“死”变成了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

“这道题这么简单都不会,真是笨死了!”

“你再顶嘴试试,看我不打死你!”

“你这孩子一点都不省心,真的是讨厌死了!”

“......”

然而,这种带着“死”的苛责、打骂、批评的负面语言,其实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的,它会加深孩子对于“死”的理解:爸爸妈妈是不爱我的,希望我死。同时也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催眠:我真的笨死了,我真的是个不好的孩子...

所以,父母在对待“死”的问题上,言行一致很重要。

5

接下来,推荐大家可以和孩子共读一些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绘本。

《爷爷变成了幽灵》

跟爷爷说再见,再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小眼睛细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爷爷都是平常人,祖孙间的故事,没有离奇,也不是幻想。爷爷的死,既不重于泰山,也不轻于鸿毛,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花开花落,如平静的道别。因为有爱和回忆,因为可以把爷爷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生死两相安。

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死亡,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诉孩子真实的死亡原因,带孩子参加告别仪式,让孩子充分宣泄悲伤并安抚孩子,一起回忆亡者人生经历中的美好时刻,重温彼此的情感,给孩子留下可以念想的物件如照片、书信、纪念品……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相信孩子能够理解和面对死亡,不再有慌张、恐惧和放不下的悲恸。——徐榕(童书编辑、幼儿心理研究专家)

《一片叶子落下来》

经典生命教育绘本,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展现人生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寓意,清新简洁的画面,无不令人感动,给人慰藉……

《獾的礼物》

这是一本讲生命,讲死亡的书。弥漫着悲伤,但悲伤之余却充满着温暖,温暖中激荡着感动。悲伤,因为生命的逝去;温暖,因为有着太多的回忆;感动,因为生命中有着太多的给予和爱。故事开篇的第一页,一只老獾拄着拐杖端坐在一根曾经枝繁叶茂但却没有了生命的大树桩上,是在沉思生命?还是在回望过去?大树桩是否象征着很老很老,老得快走到生命尽头的老獾?从萧瑟的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股生命垂暮的悲戚、伤感。这是一只深受大家爱戴的老獾,从他在久久地看着青蛙和鼹鼠的赛跑中,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留恋,但他却坦然地面对着生死,向月亮道了声晚安后,在睡梦中,从容地离开这个世界。并且以隧道这种形式告诉大家,他去了另一个世界。我想,这应该是向孩子说明死亡、说明生命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风到哪里去了》

一个小男孩在快乐的白天结束时,问:“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他妈妈向他解释风没有停,只是吹到别的地方去了,让那时的树跳舞。然后,她循序渐进地告诉了孩子世上物质不灭的道理,只是在另一个地方,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开始。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为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晚上给小男孩带来了黑暗,星星,让他入梦。

这个故事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深奥的道理即世上的物质不灭的道理,它不会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地方以一另一种形式开始。雨回到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回到大海里,生成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

《瓶子里的心》

这是一本关于疗愈的绘本。从前有一个女孩,她像其他的女孩一样,脑袋里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好奇……对星星的幻想,对海洋的惊奇,她对所有的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一天,那个始终陪着她一起探索世界的爷爷的椅子空了,她从天亮守到天黑,坐在椅子上的爷爷还是没有回来。女孩觉得不安,便把心放在瓶子里,不过,一切都不同了,她忘掉了星星,也不再关注海洋,她不再关注任何事情。直到,她遇见了一个跟当年的她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孩。

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及时疏导情绪,正视“死亡”的话题,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和热爱,而是把一切隐藏起来,不仅无法抑制悲伤,反而会对孩子产生伤害。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分离或丧失焦虑,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感受孩子的感受,获得孩子般的体验和他相伴前行。让孩子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疗愈伤痛,安顿心灵。

《祝你生日快乐》

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关怀生命的动人故事:患癌症的小姐姐因为经常打针吃药,头发都掉光了,所以戴着一顶帽子。当风把她的帽子吹走的时候,小丁子骑着脚踏车来到她的身边,为她追回了帽子。他们一起做游戏、说故事。一天,小姐姐带来了“开心锁”,他们把它挂在树上,约定在小姐姐生日那天一起许愿,并打开锁。可是小姐姐住院去了,没有如约来和小丁子过生日。但是小丁子还是用手指头做了一个心意“蛋糕”,为她许了一个愿。当孩子遇到人生中亲人或朋友的变故,该如何面对和理解,如何感受生命的另一份“礼物”呢?《祝你生日快乐》帮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理解生命的意义。

《外婆变成了老娃娃》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绘本。小米很喜欢外婆,从小就是外婆的“小尾巴”;外婆也疼爱小米,每天都会做赤豆红枣汤给小米喝。可是有一天,外婆病了,她得了遗忘病。小米决定,从今天开始,要像照顾自己的毛线娃娃小贝贝一样,照顾外婆…… 小米是外婆永远的小宝宝,外婆是小米永远的老娃娃。爱的反哺是融化冷酷现实坚冰的暖流,也是人生初始必备的功课。《外婆变成了老娃娃》像一篇以生活细节串联起来的抒情歌谣,传递着让老老少少都会为之心动的情感召唤:爱是接纳,爱也是反哺;爱是包容,爱也是担当;爱是相助,爱也是珍惜每一秒相伴时的拥有。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它教会孩子如何回应老人的爱,教会我们永远记住那些点滴,并珍藏于心。

很多事情和教育理念,可以通过绘本传递给孩子。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或者想学习育儿方法,可以关注共综号:大圣妈妈全科启蒙!!

最后的最后,送上人民日报一段话……

共勉!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