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芒格讲鹦鹉学舌与禅宗的独竖一指

2007年5月23日,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说了一则“鹦鹉学舌”的故事。

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马克斯 • 普朗克。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到德国各地演讲。

每到一处,演讲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关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论。时间久了,普朗克的司机记住了讲座内容。

司机说:“普朗克教授,我们老这样也挺无聊的,不如这样吧,到慕尼黑让我来讲,你戴着我的司机帽子坐在前排,你说呢?”

普朗克回答说:“好啊。”

到了慕尼黑,司机走上讲台,就量子物理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正在他洋洋得意之际,有个物理学教授站起来,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演讲者说:“哇!我真没想到,我会在慕尼黑这么先进的城市,遇到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想请我的司机来回答。”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透露着深刻的内涵。芒格把它总结为两种知识:

一、普朗克知识。属于那种真正懂的人。他们付出了努力,他们拥有那种能力。

二、司机知识。“他们掌握了鹦鹉学舌的技巧;他们可能有漂亮的头发;他们的声音通常很动听;他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芒格讲这则故事,是要告诉台下那些穿着学位礼服的学生,要拥有自己真正的能力,而不是鹦鹉学舌的知识。

鹦鹉学舌,在中国禅宗《景德传灯录》里是这样说的:

“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鹦鹉只会模仿人的声音,不理解人的意思。佛经传达的是佛的真谛。不理解佛法的真谛,只是读诵经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

在中国禅宗还有这样一桩公案:

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位法号实际的尼师前来草庵,绕着俱胝走了三圈。然后说“你若道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

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无言以对。

尼师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一宿吧。”

尼师继续道:“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

俱胝仍说不出一句。

尼师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连个尼师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准备弃草庵四处游方。

就在他打算下山的时候,来了一位天Long禅师。天Long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便把前些日子的遭遇讲了一遍。天Long听罢,没有说什么,只是竖起了一指。

俱胝见状,陡地大悟。

原来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千差万别皆归于平等。所以在天Long禅师竖起的一指上,包摄了三千大千世界。

此后,只要有人问俱胝佛法,他就微笑着竖起一指。

俱胝门下有一童子,经常在旁边看师父举一指示众,每当师父不在时,有人问法,他也竖起一指。

因此,人们在俱胝面前夸赞童子也会佛法。

俱胝听了,袖里暗暗藏了一把刀,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

童子不无得意地应道:“是的,师父。”

俱胝接着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竖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向那根指头。童子痛得大叫一声,往门外走去。

只听得俱胝唤了一声:“童子!”

童子回首。俱胝追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下意识地举起指头,一看却不见了原先的那根手指,顿时豁然大悟。

芒格所讲“鹦鹉学舌”的故事,与禅宗“独竖一指”的公案,其实都隐含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至深人生哲理。

#我的海外日记# /#育婴坊夏威夷—呵护宝贝,不泯童心;喜欢自驾游,四处看世界。#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