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1)

专题: 时光美文(简书... 想法 简友广场 读书 一思诗文集
作者:梦里依稀风铃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1-17 17:42:13  阅读:121   网上投稿

2022年一月的一天

围绕着关于读书的书籍很多,每本都自带法器,让人目不暇接。

阅读的快餐式,把读书这事变得功利,生怕自己不懂的太多。 所以,那些3分钟、二十分钟等等带你阅读一本书的栏目应运而生。

你仿佛生出一份错觉,自己太赚了吧,没有浪费时间,就可以读到那么多本书。

其实,你只是知道了书名和作者而已。

我怀念那些不带任何目的纯粹的阅读,沉浸式阅读的状态,体会到另一个世界与之平行却迥异的人生况味、神奇旅程,任由它引领你去那些无法预测的故事深处。

现在,很难有这样的独处时光,静静阅读,心平气和,碎片化把读书,尤其长篇大部头书被切割的有头无尾、七零八落。

没时间读书;读不懂书;难以坚持完整读一本书;不知道该怎么读;如何选择书,很多人已经把对知识信息的了解,通过更便捷的影视刷频去完成。

虽然每年的四月都有读书日,倡导着全民阅读,但估计全民k歌的人很多,但买书读书的人却有限而小众。

读书无需哗众取宠,读书在于平时,读书真是一件孤独且艰难的事,它需要去坚持,被提醒。

2022年一月,且让我以这本《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开启我们的阅读之旅。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这句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让人充满遐思,那会是个什么地方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即使无以言表,也会意会神领。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作者斋藤孝,明治大学教授、畅销书作家。他被誉为日本读书界的奥斯卡级阅读大神。

全书共分九章,从序章的“为什么要读书”开始,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以及怎样读书、还告诉我们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知识的读书方法、塑造人格的读书方法、如何读难读的书、如何读指引人生的书、难读的书的读法……

可谓是关于读书的一本贴心大全,传播阅读心法,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高效阅读。

它把读书让人生更有意义的宗旨贯穿始终,平时困惑不解的东西终于在这里找到了释疑。

序章: 为什么要读书

  那些认为 “网上浏览” 就行的人,作者这样说: 网上浏览文章与读书是有区别的。

互联网每天不断地在更新巨量信息,有最新新闻、还有古往今来的故事与其相关的解释,浏览者的各种评论,文库中著作权已到期的作品等等,都可以阅览,

但,在线阅读和读书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那就是“ 体验 ” 不同。

“使用互联网在线浏览时,常常不能耐心且专注于某个内容,而是快速地看完之后急着跳转到其它内容,被更有趣的,更吸引眼球的内所诱惑。网络上发布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充斥着引人醒目的标题、图片等令人目不暇接。 因此,专注于一个内容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现代人的专注力正逐渐下降。2015年微软公司发表的数据显示,现代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上的时间 )仅有8秒。变得比金鱼的9秒还短。

这是互联网造成的影响吧。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经常使用手机访问各种各样的网站。

访问网站浏览信息和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访问网站阅览文章时,我们的身份不是“读者”  而是 “消费者”。

我们理所当然的去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认为“这个没意思”,“ 那个不怎么样 ” 马上舍弃,认为“有意思的”就不断地消费下去。

这种盲目冲动的“消费” 是无法积累知识的,频繁登录、获取各种信息,实际上都有些莫名的 “腾云驾雾”感,没有掌握任何东西。阅读的当时可能有所领悟,但转瞬之间又忘得一干二净。也许能够获取一些浅薄的知识,但不会给我们创造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表面上这是网络信息的问题或是使用工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姿态” 问题。

当我们决定阅读一本自己喜爱的某一作者的著作时,就会正襟危坐保持洗耳恭听的姿态。好比你和作者两人隔桌而坐,听作者娓娓道来。这时,即使中途出现些无卿的状况,你也不会轻易逃脱,需要付诸自己的耐心听到底。

如果你对面坐着的是位天才作家,那么就会勾起你 “想快点听接下来的内容”  的欲望,使你废寝忘食的读下去。

但是,如果换成是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俩人在一个房间,让你连续听他讲三个月,几乎所有人都想溜之大吉吧。

读书也是一种体验。有这么一种说法,当我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中登场的人物来阅读时,我们大脑的活动状态和实际体验时的脑活动状态非常接近。

体验会影响我们人格的形成。

我正是因为体验过痛苦和悲伤才得以理解他人的感受, 正是因为战胜了痛苦与悲伤,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自信。如果患过重病或经历其它让人意识到生命之宝贵的事情,就可能意识到眼下这一瞬间的宝贵,使人格发生改变。

一个人的体验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模拟体验,了解人性,丰富想象力、提升人格魅力,升华我们的人生。

有人会说实际体验比读书重要,我也很认同。不过,读书和体验并不矛盾,读书,有时会让我们产生“ 对!就是这个,我一定要体验一次”  的动力。

读书可以让你的实际体验价值提升几十倍。



我们经常不停地摆弄智能手机,却会发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因为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碰触了一下信息的表面部分,读取信息的关键词,而没有读取信息的细节部分。

我们经常把网络比作海洋,可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仅仅是浅滩拾贝而已真正潜入大海深处的人寥寥无几。如果潜入深海,可能会发现从未见过的深海鱼,也会发现未知的世界之大。也就是说,尽管面对的是同一片大海,但人们采取的行动是因人而异的。

专业内是专家,专业外是傻瓜,行吗?

回答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仅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对专业外的知识浅见寡识,那么就会失去整体平衡而忽略全面性。

深度应该包含所有与人格相关的内容,应该是综合性的。

所以读书即要专也要杂。

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认为作为支撑它的背景知识,还需具备基本素养。这好比没有任何哲学基础就去挑战科学,不懂一点文学知识就谈经济学一样离谱。

很多大学一年级开设了自身修养课程一一人文知识科程。

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源于“ 为获得自由所有人应具备的技艺 ”  这个理念主张为了可以从偏见和包括习惯性的诅咒与束缚当中解放出来,过上自己所愿的生活,人们需要广泛而富有实践性的知识。

后来这种文化被中世纪的欧洲所继承,把 “文法、理论、修辞、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内容定义为 “自由七科”。后来出现神学、医学和法学等专业。

现代的人文知识在汲取了原来的流传基础之上,又加入了近代发达的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之后变得更加广博了。

近些年,人文知识课程日渐被重视,其背后原因应该是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跨越专业领域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举个例子:虽然学了遗传基因工程学,懂得遗传基因相关的操作技术,但是,当面临如何折中处理与生命伦理相关的难题时,还需要历史、宗教、哲学等相关的广泛知识。

关于AI(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

2017年有一则AⅠ战胜了世界第一的围棋选手的新闻,出人意料。

这个谷歌旗下 DEEPMIND 开发的阿尔法狗,竟然在不使用先人的棋谱数据的情况下,只是通过反复的自我学习,变得非常强大。而且,不仅是围棋,它还学会了其它游戏,计算机已经脱离人手开始自己学习、成长了。

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雷库兹称,2045年将会达到奇点。届时,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脑,整个世界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了不被AI抢走工作,应该掌握些什么技能呢?此类的话题吵得很火热。

我认为这些都是本末倒置。这就像是将人生献给了AI一样。不管将来是否成为Al的时代,“ 如何将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深度 ” 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为了让生活更有深度,阅读AⅠ以及预测未来相关的书籍是很有意义的。假设出现了超越人脑知性的AI,那么对它来讲,要想做些和人一样的行为和举动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我在想,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的?自己又向人类索求些什么呢?一边阅读一边深入思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为了人类的未来

我们人类是智人。能够与大众共享知识,并将知识传递给后世之人,治就是智人的伟大之处。

不读书就好像失去了做为智人的自豪感。集中力也会进一步低下,最终不是 “不读书”了,而是变得“读不懂 ”,甚至让人担心人类的未来会不会充满光明。

我不是对网络吹毛求疵,这样了不起的社交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没有理由不利用它。只是,如果我们将重心完全转移到网络上,忘记了读书的喜悦就太可惜了。

作者说正是在这个网络最盛行的现在,才更应该重新面向书籍。

(  未完 )      风铃整理

读书时光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