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心灵的场域 > 正文

心灵的场域

专题: 散文 <文学作品>杂志
作者:寻虎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1-09 17:54:55  阅读:123   网上投稿

 心灵的场域 

所谓场域,无蔽敞开,显现,都是一个氛围。海德格尔说时间性,时间到场或者天时,解释学的形势态势,也就是氛围。

有了这个氛围,事物才有意义显现。

比如桌子,并非我的知识让我知道它是桌子,如果没有这个整体世界的氛围,悬空的桌子,我们是无法理解的。

敞开,聚集的态势,唤出了意义。人好像觉醒觉悟了

醒觉更合适一点。  觉醒觉悟,会误解为醍醐灌顶之类的意思。

醒觉,也就是知道了。

否则不知道

也就是没有意义给到。

好像从昏睡中,醒觉了:这是桌子。  这时候的原初意义,就不是对象化的桌子物体,二是意义——世界中有个桌子,和生命有关,等等等等,难以言传。

这个区别,能理解不?

这个原初状态和原初意义,是费对象化的显现,意义显现。

之后才是对象化的桌子:我看到桌子。  我和桌子都对象化了。

原初就是原本。第一位的,在先的。

就像我是人,并不是原本。我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这才是原本。    这是房子,不是原本,一块砖一块砖地砌筑,这是原本。

不是知觉,知觉是人的知觉

不是顿悟,不是通常说得觉悟觉醒。

所以我说醒觉

不是自身带的,那又成了现成的。

动词,是生成的

所有的名词最初都是动词性的

它是原初的,给给予,所以不是知觉感觉更不是理性

感觉知觉和理性,都是人的能力,已经是人了。

它是每时每刻发生

并不是顿悟,

是个底层,所以说在先

始终在先

不是说顿悟,我顿悟了佛法,从此我透视眼了,在也不糊涂了。不是这个意思

底层

在先

始终在先

不是醍醐灌顶的顿悟

它不神奇,不是某种神功

不是传说的那种开悟,一下子立地成佛了

感性知性和理性,那是人脑的功能,认识能力

是人,人脑

在后的

它就是每时每刻,在你看到一棵树之前,意义给到了

认识能力,是你作为主体人,运用能力,用脑子。

比如这个房子是我的,不是你的。这叫主体人,这时候我是主体。

我住在房子里,是生存,这叫意义

任何大脑运转,都以意义为前提

没有在先的意义,就没有大脑运转,没有认识,只能空转

道理也很好懂。就像电脑的处理器,它处理无数对象,但是它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意义给到在先嘛。

没有昏迷没有昏睡,意义就不断被给到

比如你发呆,然后昏沉沉,这时候虽然眼睛睁着,视觉还起作用,但是视而不见,也就是没有意义发生

比如你身后有一条蛇游过,但是你浑然不觉,意义没给到,你不会做出任何认识和反应

所以说意象的真,而不是事实的真(蛇游过)

你在看电视很快乐,身后有蛇游过。   你快乐(意象的真),蛇游过(事实的真)

对意象过滤了嘛

失去了根,没有驻留于家园

本来你读书时精神生活,但是如果你读书惦记着写书评换钱。读书就白读了

同样是读书,意义和无意义,就区分开来了

本来你看山是陶冶情操,可是你忙着拍照发朋友圈

区别大不大?

你读书想着解读,我读书尝滋味。区别大不大?

道理很简单嘛。

是名词不是动词。  打错字了

专注聆听嘛

无我忘我

真理是赤裸裸的。复杂的不是真理哈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