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以《地平线》为例谈阅读分析题的设计与解答

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现代文阅读分析题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然后,我们再沿着这样的思路,来谈谈现代文阅读分析题应该如何解答。

现在,我们以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为例来谈一谈。

有《大语文读本·现代文阅读理解基础版》的,请打开到第16页。

也可参看本文所附的文章。

我们先做第一步工作,了解作家贾平凹。

一般来说,了解不了解作者本人,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构成障碍。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积累工作是要做的。这对形成我们的认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非常有帮助。所以,还是了解一下为好。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有没有生字词需要解决。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理解课文,如果还存在着生字词的障碍,这势必会影响我们的理解。如果那个生字词恰巧是一个重要的词语,那我们在这一点上,就会无法准确把握课文的内容。即使不是重点词语,你知道的,因为你存在着生字词障碍,你自己的心理就会产生胆怯,从而也会影响你顺利地把握全文内容。

本文所幸没有太多的生字词。

但是,有几个地名,倒是需要我们去了解。一是秦岭,一是渭北。


秦岭: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渭北:

渭北,古代地名,指的是渭河水以北。今天的渭北主要指陕西省大部。


这两个生词不构成我们理解上的障碍,但我们把握了它们,对把握作家贾平凹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篇作品的作者贾平凹是陕西人。


现在,我们进入文本进行仔细分析。

先为全文标上小节号。本文一共14个小节。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划分段落的工作。

这篇文章在划分段落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聪明的同学可能会先把对话描写的部分先归为一段。这是一种聪明而又直接的做法。

但是,如果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进入文本,你会发现,命题老师或主讲老师其实更聪明。不好意思,这里表扬了一下自己。

这样,第一个问题就来了:

1.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毫无疑问,答案是:地平线。

而且,我们在读完全文后,也会一下子断定,本文的中心线索就是地平线。

好,我们做好笔记:线索——地平线。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就会非常从容了。

第二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2.结合全文,请你说说本文围绕“地平线”写了哪些内容?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联系刚才我们所说的分段问题来的。

我们发现,围绕地平线,作者其实写了这几桩事:

第一桩事:小的时候,发现地平线

第二桩事:还是小的时候,追逐地平线

第三桩事:在追逐而不得的时候,遇上了一个老头,“我”于是就问“老爷子”,天边是什么地方,在得知那叫地平线后,询问什么是地平线。

第四桩事:以为老爷子骗“我”,从而陷入对地平线的思考与咀嚼。

第五桩事:长大以后,有了生活经验了,继续思考这地平线及地平线的内涵。

这样,我们便发现,我们只要稍稍作一些提炼与概括,便可以提炼出这样的非常漂亮的文本结构图来:

发现地平线——追逐地平线——询问地平线——咀嚼地平线——感悟地平线


到此为止,我们也就能顺利地为文章进行分段。

文章分为五段:

一、第1—3节:发现地平线

二、第4节:追逐地平线

三、第5—11节:询问地平线

四、第12—13节:咀嚼地平线

五、第14节:感悟地平线


接下来,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与把握。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状物文章,命题者同样会在状物角度进行命题,命题人会设计这样的问题:

请结合全文,说一说文中地平线有哪些特征?

我们不妨先以文章的顺序来寻找文中对地平线特征的描写。

(1)在天与地的交叉处(2)很亮的灰白色的线(3)在永远无法到达的远方(4)永远走不到的地方 (5)是个谜。

在找出来之后,我们于是就可以进一步梳理并厘清地平线的特征了:

在天与地的交叉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永远走不到的地方、是个谜

(注意到没有,这里的答案,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字词或句子,以保持答案的准确性。)


其次,对文中的重要句子,命题人也一定会给予重点考虑。

譬如,有这样一道题,设计得就非常出色:

第12段中说“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那么,“地平线”为什么是个谜?通过仔细阅读与分析,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答案:

“地平线”是个谜是因为:a.等我接近了,“地平线”却不见了,天地依然平行,b.等我接近了,却又在远方出现了新的地平线。


这样,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命题点,文中还出现了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我们可以考虑命题人一定会出这样的题目:

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问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们发现——

关于环境描写有:“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等。

那么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经过仔细思考,我们发现——

其作用是:说明地势空旷、开阔,是为了让“地平线”显得更突出、更明显。

这样,就可以成为答案内容了。


这说明重要语句,一定是命题人重点瞄准的对象。

我们不妨寻找出这样的语句:

第12小节中有一句:“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呢?

显然,一个“又”字,形成了对前面一些语句的照应。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答案:

文中这个句子,是和前文一些语句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这些句子是: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重要段落同样是要进行命题的。

课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关于段落的作用,一般都会是在开头、结尾与中间过渡段落进行设计。而最后一段的作用,有收束全文、回应开头、点题、表明文章中心等。

但这样的公式不能机械地套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尝试着来回答。

这一段将自然界中的地平线一下子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所以,文章在这里揭示了人生的地平线的内涵,同时借此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样回答就非常出色了。

细部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这是必考的内容。

围绕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外围问题:

地平线隐含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阅读全文后,我们发现,只要抓住我们曾经做过的关于地平线的特征,就能将地平线隐含的深刻寓意揭示出来:

地平线象征了人的命运和理想就像是天和地的平行线,它总有交叉的时候,即理想实现的时候;但是,理想又一直在前边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永远追求地平线,永远去解人生的谜,并因此而形成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至此,我们就能对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进行提炼与概括:

《地平线》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这一人生哲理。


当然,重要的工作还有,探究作品的表现手法。这在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内容。

我们看到,本文在写法上,成功地运用了反复手法,但在反复中又体现了变化。“我”第一次奔向地平线,是因为“啊,天到尽头了”的惊喜,为此,“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这时的地平线处是树丛。“我”第二次奔向地平线,则是因为胡子飘在胸前的老头儿的一句话——“是个谜吧”,我不懂,以为老头儿骗人,为此,“我”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这时的地平线处是矮屋。“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在短文里反复出现了五次,时时紧扣文题,但又时时富有变化,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单调。另外,作者由自然界的地平线(天和地的相接)联想到人生历程的地平线(命运和理想的相接),进而恍然悟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的人生哲理。过渡自然,贴切生动,让人醍醐灌顶。

针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

1.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

2.“我”第一次奔向地平线,是因为“啊,天到尽头了”的惊喜,为此,“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这时的地平线处是树丛。

3.“我”第二次奔向地平线,则是因为胡子飘在胸前的老头儿的一句话——“是个谜吧”,我不懂,以为老头儿骗人,因此,“我”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

4.此外,“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在短文里反复出现了五次,反复扣题,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注意】这里一定要用“要点答题法”(敲黑板,记重点。)


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发现,命题人在设计题目时,其思路与策略其实一直是紧紧抓住文本内容来的。

相信,今天的分析会对我们的考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你一定要知道,所有的命题人,其实也会像你一样,先对课文进行一番深入的钻研,其后才进行命题设计的。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点:

阅读分析题的答案比较强调形式感,同时是非常强调要点答题方法的。(敲黑板,记重点。)

附:

地平线(作者:贾平凹)

1小的时候,我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跑。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

2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形成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啊,天到尽头了!”

4我拼命地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5一个老头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6“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

7“天边?”

8“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还远吗?”

9“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10“地平线是什么?”

11“是个谜吧。”

12我有些不大懂,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13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头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14从那以后,我一天一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有时艰辛、苦楚、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线,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求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