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稿(待完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启迪心灵、开拓眼界的有效手段,它应该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向学生渗透这种理念,让他们不仅在现实世界里走得远,也在精神世界中走得宽。

如何在课堂上向学生阐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到了我刚读完的《苏东坡传》的主人公苏轼,这也正好符合我们班最近正在做的主题活动——“走近英雄XX”,前期我们已经讲过英雄悟空,英雄杜甫,这一次,我们走近英雄苏轼。苏轼一生创作无数,爱好阅读,同时他的人生起起伏伏,在奔波辗转中走遍了北宋疆土,很符合选题。于是,我选择了以初中语文六册书中苏轼的诗词、散文为载体,通过语文、地理相融合的手段,讲授这堂课。

我任教的是九年级,六本语文书均已学过。课前,我布置学生找到了书中5篇文本,分别是《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九下)、《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七下)、《记承天寺夜游》(八上)和《江城子 密州出猎》(九上)、《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九下)、通过观察创作时间,可知前两首创作于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官运亨通期间,后三首创作于“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落魄之时,这个过程,让学生对教材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

在设计课堂主要环节时,我们确定了三部分:“走近‘轼’”、“读懂‘轼’”、“成为‘轼’”,走进课本、认识英雄—回归现实、效仿英雄。

课堂第一部分“走近‘轼’”

以解读“轼”的含义——“战车上的横梁,寓意不可或缺”引入课堂,谈及苏洵给儿子取名“轼”的意义,用“苏轼有没有成为父亲期待中的样子”为主问题,串起整堂课。

课堂第二部分“读懂‘轼’”

这一部分,以苏轼人生轨迹图,讲述苏轼的“行万里路”。这一环节,我们用地理的方式计算出苏轼一生大致走的路程,并采用现场连线学生们初二时期地理老师的形式,确认结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以苏轼在密州所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得出“政绩卓越”、“深得民心”、“报国志向坚定”等优点,再让学生运用批注阅读的方法围绕问题去赏析《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再结合苏轼逝世前两个月创作的《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得出他“豁达乐观”

课堂第三部分“成为‘轼’”

以苏轼被后人铭记的原因,回到标题,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并由历史回到现实,列举不同时期善于读书、旅行的人,最后回到生活中,找到我们身边的“苏轼”。

通过这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

    相关美文阅读: